以社区“4+1”团建为基础的栖霞区域团建整体化发展模式
以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幕府山庄社区团建工作为例
作者:团城步县委 杨亚武
幕府山庄社区是为配合南京新港开发区和长江二桥建设而新建的经济适用房社区,用于安置原燕子矶镇新胜村等几个村的征地拆迁农民。社区于1996年开工建设,2000年12月份全面竣工。总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房米。现有楼房70余幢,住户3081户,人口9243人,暂住人口2000多人,其中青年1786人。为提高管理水平,于2001年8月成立幕府山庄社区,并于当年10月成立社区团总支。现团总支下设三个团支部,即:幼儿园、超市和社区团支部,共有团员289人。近年来,在南京市和栖霞区团委的大力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幕府山庄社区团总支对照“新市民和谐家园”的创建目标,以社区“4+1”团建发展模式为基础,不断整合区域团建资源,坚持在巩固中求发展,在创新中上台阶,切实加大社区团建工作力度,并取得一定成效,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团支部、南京市优秀团支部、南京市五星级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南京市三星级青年文明社区。幕府山庄社区团总支书记沙静芳于2009年2月份被团中央书记陆昊亲切接见,作了专题汇报。他们的做法在《中国青年报》在全国得到全面推广。
一、创新思路,强化载体建设
一是抓住“4+1”团建载体。针对社区服务资源短缺、社区团组织工作思路狭窄、社区群众适应城市化思想观念转变慢的问题,按照栖霞团区委提出的经济适用房社区团建“4+1”创新工作推进模式,与周边的南京城市职业管理学院和南京特殊教育管理学院团委、高力集团团委、武警边防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区检察院团支部等高校、企业、部队、机关青年组织进行捆绑式共建,由社区团总支负责人任书记,其他四类团组织负责人任委员,实行捆绑式创建。二是用好青年中心载体。依托社区和驻地单位现有的一些资源和设施,如篮球场、网球场、健身房、图书室、培训室等,成立幕府山庄社区青年中心,发展诸如社区篮球社团、足球社团、舞蹈社团、手工社团、读书社团、健身社团、书画社团、象棋社团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社团组织,以此联系和服务社区青年,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内在动力。三是打造社区少工委载体。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工作是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区建设发展的根本性长效工作,在全区率先成立社区少工委,并以此为依托,建立6支雏鹰假日小队,设立红领巾绿化保护岗,还聘请民间艺人、退休老教授等担任社区志愿辅导员,有效提升了社区少年工作管理水平。
二、围绕中心,强化服务功能
一是深入实施创业就业服务。服务社区青年创业就业,紧紧依托栖霞区团区委开展的青年技能大赛、青年创业挑战赛等主题活动,为青年创业就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一是营造气氛,转变观念。以身边人身边事为立足点,通过对身边失地青年创业典型的挖掘,动员社区青年积极参与,转变创业就业观念;二是紧抓培训,提高技能。结合活动,联合有关部门、社区会专业机构对社区青年进行培训,并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帮扶,帮助失地青年提高创业技能;三是配套服务,提供机会。在比赛过程中,和一些企业建立联系,及时了解信息,积极做好企业发展和用人需求与青年创业就业愿望的对接服务。通过有效的综合性服务,社区团组织切实帮助了一些青年创成业,比如该社区青年唐洁即在团组织的帮助下,租用社区100余平米的场地,创办了自主经营的幼儿培训中心。社区团组织还通过青年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服务凝聚社区内的创业青年,在社区内启动了青年文明号一条街的创建活动,通过创建,帮助这些小型创业的青年提升经营素质和能力,创建优秀的,切实协调予以租金减降等实惠,并联合工商、地税、卫生等职能部门,与专项经营考评相挂钩。二是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以志愿服务社区接力计划为载体,以“相约双休日、服务百姓事”社区志愿服务站为平台,与地区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建立长效对接渠道,培育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打造日常化、分散化、规范化、持久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幕府山庄社区是经济适用房社区,服务的对象是征地拆迁农民。因此,在服务项目的安排上,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尽可能安排与失地农民生活“看得见、摸得着、贴得紧”的项目。针对小区老年人、困难群众、低保人员较多的情况,着重组织义诊、理发、家电和灶具维修等实用型便民服务项目;同时,为保证服务的长效性,与相关人员签订社区服务责任书,明确社区服务队伍的职责,量化服务频率,提高服务质量;针对节假日期间社区治安维护人手不足的实际,组织青年志愿者进行义务巡逻,加强小区预防工作。三是继续推进社区青少年预减工作。按照南京团市委的统一部署,在社区成立诚爱基地、社区希望工程援助站以及青少年法律学校等,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组织高校青少年教育工作专家和专业大学生,对“三失”青少年进行“三包一”的帮教矫正,举办青少年成长系列讲座,开展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教育和实践活动。
三、求真务实,强化基础管理
一是做好基础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团组织能否发挥好作用,最关键的就是要了解青年、熟悉青年,知道青年在想什么、要什么。按照栖霞区委提出的“进千家门、问千家事、访千家情”的要求,为准确把握社区团员青年状况,社区团组织实施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上门入户调查,调查的内容不仅包括团员青年的家庭、就业等自然情况,还重点了解团员青年对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社区实际,采取白天没人晚上上门,晴天没人雨天上门,工作日没人休息日上门的办法;针对个别青年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有些过激行为的情况,真正做到扑下身子,耐下性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顺利完成摸底调查,为扎实做好团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推动项目管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到社区团组织这个层面,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如何能在千头万绪中把握中心、服务大局,按照街道团工委的统一部署,社区团组织全面实施项目化管理,把全年的各项工作以一、二个紧贴中心的主题串起来,把看似复杂无序的工作系统化,以制定项目计划书的形式,明确工作的具体内容、时间节点、完成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服务的实效性。三是培育骨干力量。幕府山庄社区是由原来的四个整建制村拆迁而来的,居民关系的构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些家族式特点。针对这一情况,要全面活跃该社区团工作,发挥好社区青年骨干的带动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团组织在平时的工作中,就有意识地去发现、联系、培育、凝聚这样的骨干力量,通过他们以点带面,来扩大团工作的幅射面,提升青年活动的影响力。例如,采取开设“家庭课堂”的方式,由一些社区团干组织他们亲朋好友中团员,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幕府山庄社区已经形成了一支以社区团总支委为核心,社区青年中心社团负责人为中坚,以社区青年积极分子为触角的骨干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健康运转、有序管理和自我服务。
(作者:杨亚武,共青团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副书记,挂职于江苏南京市栖霞区团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