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城步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县委、县人民政府率领全县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功战胜冰灾及水灾,克服“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对我县奶业带来的严重冲击,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及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GDP实现18250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979万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54090万元,下降4.7%;第三产业增加值69436万元,增长9.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770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2.3:29.6:38.1。
财政收入略有下降。全年全县财政收入1269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下降6.0%,其中税收收入9632万元,下降10.5%。一般预算收入7003万元,增长2.6%。一般预算支出45847万元,增长28.3%。
为民办实事成效明显。2008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急需改善的交通、通信、合格制学校创建、农村安全饮水、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镇就业、城镇廉租、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社会保险及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等内容,备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我县认真实施,集中解决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24项为民办实事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财政困难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等。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8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成发展,突出发展奶业、竹业、延季蔬菜三大产业。全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这一主题,始终坚持“奶业兴县”战略和“科技兴奶”不动摇,到目前为止,全县有10个乡镇场,76个村,821户农户饲养奶牛5728头,新创办奶业养殖小区14个,成功实施南山牧场飞播牧草二期项目,新增和改良草山3万亩;竹业发展突出了基地建设和加工增值,完成楠竹改造7000亩,楠竹低改2.2万亩;延季蔬菜以品牌建设促进产品销售,组建延季蔬菜协会,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等措施,我县被农业部认定为番茄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南山顶”番茄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9183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80306万元增加11524万元,增长14.4%。
种植业生产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50千公顷,总产量77794吨,较上年同期的79718吨下降2.4%。水稻产量66066吨,比上年增长10.2%;油料总产量3061吨,下降39.5%;水果总产量19141吨,增长1.0%。
畜牧养殖业稳中有升。今年,我县突出抓好奶业、防疫、能繁母猪保险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实施。全年肉类总产量15207吨,比上年增长2.1%。奶业生产受“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影响,鲜奶产量47347吨,比上年下降1.7%。水产品产量710吨,增长2.2%。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9.62千公顷,占水稻播种面积的85.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开发药材0.36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64千公顷。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我县筹措水利建设资金2600万元,完成水利工程5116处,治理病险水库5座,完成土石方406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工日303万个,全县恢复灌溉面积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5万亩,改造低产田1万亩,新增保收面积0.5万亩,新增蓄引堤水量6万立方米,推广各种新型农机具2100台(套),全年新增农机总动力1.1万千瓦,达到11.4万千瓦,较大地增强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发展首次回落。2008年,我县遭受严重冰灾、“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50874万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20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9970万元,下降9.9%,所占比重为78.6%;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0904万元,增长14.8%,所占比重为21.4%。全部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918万元,利润总额-11518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2626万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98.4%,比上年下降58.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出现严重滑坡,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奶粉15506吨,下降13.3%;发电量32822万千瓦时,增长24.8%;水泥67989吨,增长5.5%;人造板40191立方米,增长70.8%;铁合金3845吨,下降63.5%。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216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5家,完成房屋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4.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县坚持项目支撑战略,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329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0550万元,增长19.8%。
县城建设成效显著。按照“南改北建”规划,着力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续建完成了南山大道、民族大道、茶山路、车站路四条城市道路,改造升级了文体街、儒林老街、东门街、菜园路,白云小区、儒林商城、山野食品商品小区、南方明珠4个商住楼项目全面建成,福晟小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增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加大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力度,主要街道,重点路段全天候保洁,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城乡公路建设进展顺利。竹城高等级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城贝公路顺利开工建设,投资4200万元的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丹口至长安营、下团至大桐坪二条通乡油路如期竣工,农村通达、通畅公路完成水泥路面160公里,完成投资3984万元,新增了60个行政村通水泥路,优质的水泥村道不断涌现,成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拉动作用显著。2008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县城38977万元,增长22.5%,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4.8%;县城以下21173万元,增长21.1%,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2%。分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55970万元,增长22.5%;住宿和餐饮业3580万元,增长16.2%;其他行业600万元,增长10.7%。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精心组团参加了“中博会”、“沪洽会”、“广洽会”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全年合同引进内资11.5亿元,到位外资652万美元,实现对外贸易400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8612万元,增长9.6%。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项目,完成了覆盖13个自然村的4个移动基站建设,至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6778户,增长20.8%,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14767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22011户,移动电话用户71716户,增长21.9%,互联网宽带用户4078户。
旅游开发来势好。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提升我县形象,推进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来抓,随着竹城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全年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突出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主要景区点旅游标识牌,主要景区吃、住、行、游、购、娱进一步健全,两江峡谷国家级森林公园已获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南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3A景区,旅游开始升温,全年接待游客1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400万元。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平稳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8267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0726万元,增长28.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0920万元,增长16.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8842万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4548万元,增长13.1%;中长期贷款余额34294万元,下降23.1%。基本建设贷款余额31292万元,下降0.9%;工业贷款余额26685万元,增长165.3%;农业贷款余额20065万元,元,增长79.8%。其中,财产险决赔款945万元,增长62.1%;人寿险赔付款1650万元,增长91.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免费义务教育覆盖城乡,完成茅坪中心学校等5所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创建,普九债务化解工作进展顺利,学校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教育两项督导评估”顺利通过省检。至年末全县办有各?26所,在校学生9476人;普通小学161所,在校学校16096人;全县小学专任教师1298人,普通中学教师115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全年安排科技三项经费54万元,比上年增加4万元,增长8.0%。年内实施科技项目26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6个,建笋竹林高产示范点6个,山塘库湖开发示范点5个,养殖试验示范点4个,组织科技下乡165次,发放科普资料和科普刊物2000多种,举办科技展览、报告会和放映科教电影,使科学技术在全县得到及时、迅速、有效的普及,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8年末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0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视转播台1座,有线光缆电视实现了儒林、茅坪、西岩、丹口四镇联网,全年解决农村电视盲区6283人看电视问题,深入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启动茅坪等6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我县被评为“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启动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放映电影3228场次,网吧整治、“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收到实诳,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拥有种类卫生机构3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个、门诊部所21个、专科防治站1个、卫生防站1个、妇育保健站1个。病床位571张,卫生技术人员734人,扩建、改建了西岩、五团、茅坪和南山镇卫生院,极大地改善了医疗条件和方便周围群众就医,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8年,我县总参合人数为212996人,参合率达90.9%,年度筹集基金1549万元,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卫生预防体系和重大疾病救助体系、长期以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年内举办县以上体育运动会13次,参加运动员1.5万人,通过举办长跑、篮球、羽毛球、老年门球等活动,促进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认真抓好我县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成功承办了全市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
十一、人口与环境保护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低增长。全县年末总人口262146人,年内出生3389人,出生率12.93‰;死亡人口1777人,死亡率6.78‰;全年净增人口16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5‰。常住人口237940人。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有新改善。通过加大节能减排和环保投入和治理力度,努力减少工业废水、烟尘、二氧化硫及因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我县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优、良或二级以上标准。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3元,较上年同期的6991元增加1012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较上年同期的1969元增长211元,增长10.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2008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491人,增长2.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703人,增长12.5%;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9688人、10816人、17298人。实现就增城镇就业人员3400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13人,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就业和再就业动态援助105户,6700名城镇特困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低保金1016万元,6425名农村特困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低保金325万元,发放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4157万元。
注:
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