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城步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7-03-04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原创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自治县成立50周年的大庆之年,县委、县人民政府率领全县人民,围绕在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率先发展的奋斗目标,大力创建平安城步、和谐城步,经济呈现了速度较快、结构改善、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及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GDP实现14724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831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55134万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52280万元,增长8.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634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7.1:37.4:35.5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收入1225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12.07%。一般预算收入6447万元,增长5.17%,其中税收收入3924万元,增长17.94%。一般预算支出28975万元,增长23.89%
  为民办实事成效显著。2006年,我县把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八件实事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11家责任实施单位的高度以工作责任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诚诚恳恳,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所涉及的18项指标年终考核数据完成或超额完成,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财政困难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农业增产和家民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就业压力增加和贫富差距拉大等。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突出发展奶业、竹业、延季蔬菜三大产业。全县新创办奶业养殖小区14个,新增奶牛1080头,开发改良草山2万亩;竹业发展突出了基地建设和加工增值;延季蔬菜以品牌建设促进产品销售,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等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62359万元,较上年同期的59047万元增加3312万元,增长5.6%
  种植业生产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52干公顷,总产量82226吨,较上年同期的82498吨略有减产。水稻产量62678吨,比上年增长0.23%;油料总产量5029吨,增长1.97%;水果总产量19340吨,增长3.92%
  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16261吨,比上年增长2.35%。奶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鲜奶产量44422吨,比上年增长26.43%。水产品产量674吨,增长3.22%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9.62千公顷,占水稻播种面积的89.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开发药材0.51千公顷,增长4.1%;蔬菜种植面积2.66千公顷,增长3.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我县筹措水利建设资金2190万元,完成水利工程5122处,完成土石方418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工日310万个,全县恢复灌溉面积2.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5万亩,改造低产田1.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万亩,新增蓄引提水量10万立方米,再加上全年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159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13万元的投入,极大地增强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发展步伐加快。2006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525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18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1428万元,增长22.2%,所占比重为87.0;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6813万元,增长12.0%,所占比重为13.0%。全部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365万元,利润总额4817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300万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37.9%,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100.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奶粉33330吨,增长11.6%;发电量32821万千瓦时,增长21.0%;水泥63360吨,增长36.8%;人造板63070立方米,增长173.0%;铁合金8817吨,增长57.8%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10万元,增长7.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家,完成房屋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9.3万平方米,实现利润38.3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632万元,比上年增长44.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9258万元,增长45.6%
  县城建设成效显著。利用我县50大庆的契机,全面完成了人民南路、城西路、城南路等旧城区两纵四横路网改造,新建了建新路、机场路东段和环城西路,全面启动民族大道建设。修建了城南河堤西段、诸葛文化长廊、儒林广场等休闲场所,完成了行政中心、儒林大洒店、假日大酒店、二水厂、县一中体艺馆等重点工程建设和人民路临街门面美化、亮化工程,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城乡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投资最大的竹城高等级公路即将完工,投资1014万元的矮岭子至白毛坪、江头司至五团的乡镇公路改造基本完成,农村通达、通畅公路建设卓有成效,完成投资1680万元,优质的水泥村道不断涌现,成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6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县城31584万元,增长17.3%,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6%;县城以下14436万元,增长11.4%,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4%。分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42811万元,增长15.7%;住宿和餐饮业2637万元,增长13.5%;其他行业572万元,增长5.0%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精心组织参加了东洽会珠洽会中博会等一系列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县五十大庆经贸洽谈会,全年引进外资500万美元,引进县外境内资金6亿元,实现对外贸易460万美元,同比增长52.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6641万元,增长8.6%。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项目,电话装机量不断增多,至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1014户,增长5.4%,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12287户,下降5.9%;农村固定电话用户18727户,增长14.4%,移动电话用户43941户,增长47.5%,其中小灵通用户7441户。互联网宽带用户5911户,增长52.5%
  旅游业期待发展。随着竹城公路的逐步拉通及五大景点景区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旅游开始升温,全年接待游客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万元。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平稳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1431万元,比上年 14.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7891万元,增长32.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7096万元,增长17.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8740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5941万元,增长19.9%;中长期贷款余额42799万元,增长5.8%。基本建设贷款余额32319万元,增长46.5%;工业贷款余额11995万元,下降19.5%;农业贷款余额17251万元,增长721%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2375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68万元,增长10.8%;人寿险保费收入1707万元,下降4.3%。各类赔款与给付795万元,增长23.8%。其中,财产险决赔款450万元,增长30.8%;人寿险赔付款345万元,增长15.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学校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县一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中学,县二中创建市级示范性中学取得突破性进展。至年末全县办有各级各类学校200所,在校学生37184人,其中普通中学29所,在校学生22747人;普通小学162所,在校学校14437人;全县小学专任教师1257人,普通中学教师114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全年安排科技三项经费227万元,比上年增加60万元,增长35.7%。年内实施科技项目21个,通过组织科技下乡发放科普资料,举办科技培训,特别是实施了罗汉果栽培、竹木深度开发、塑料薄膜袋装青贮技术,大大提高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6年末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0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视转播台1座,有线光缆电视实现了儒林、茅坪、西岩、丹口四镇联网,深入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免费送戏下乡20场次,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个、门诊部所21个、专科防治站1个、卫生防站1个、妇育保健站1个。病床位515张,卫生技术人员695人,扩建、改建了威溪、汀坪、兰蓉和长安营乡卫生院,极大地改善了医疗条件和方便周围群众就医,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72%,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卫生预防体系和重大疾病救助体系、长期以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群体工作成绩斐然。年内举办县以上体育运动会10次,参加运动员0.6万人,通过举办蓝球、羽毛球、老年门球等活动,促进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在张家界举行的全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取得了211铜的成绩。
  十一、人口与环境保护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低增长。全县年末总人口260223人,年内出生3016人,出生率11.59‰;死亡人口1607人,死亡率6.18‰;全年净增人口140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1‰。常住人口232511人。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有新改善。通过加大环保投入和治理力度,努力减少工业废水、烟尘、二氧化硫及因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我县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优、良或二级以上标准。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8元,较上年同期的5071元增加1217元,增长24.0%;农民人均纯收入1781元,较上年同期的1600元增加181元,增长11.3%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2006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370人,增长2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938人,增长8.6%;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1699人、6718人、13470人。实现就增城镇就业人员3351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18人,5470名城镇特困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低保金480万元,发放离退体人员基本养老金2892万元。
  注:
  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主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数据局 电话:0739-7360488
版权所有: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地址: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行政中心 邮编:422500
备案号:湘ICP备09015894号 网站标识码:4305290007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52902000013
主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