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苗族自治县交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发布时间:2008-10-29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原创
 

城步苗族自治县交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城步苗族自治县交通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九五"和"十五"的艰苦努力,全县综合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初步改变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状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是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阶段,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包括公路、水运两种运输方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和组织"十一五"全县综合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 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及"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1、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运输能力大大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和"十五"期间,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我县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加大地方政府投入,招商引资,加快了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大大增强,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交通运输条件极大改善,初步扭转了交通运输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落后局面。

至2004年底,全县综合交通线路1347.58公里,为1985年的3.45倍,比2000年增加 377.703公里;综合交通网密度达到50.91公里/百平方公里,较1985年增加 22 公里/百平方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4公里,一个以县城为中心,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和内河航道为干线的综合交通网正在形成。

2004年,全社会货运量101万吨,比2000年增加 5  万吨;货运周转量7900万吨公里,增加176万吨公里;全社会旅客运输量921万人,增加71万人;旅客周转量  26995万人公里,增加1001万人公里。

  2、交通运输改革取得进展,适应市场能力增强。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交通运输业逐步推进改革,交通投资体制、建设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和运输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并成为支撑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县重点交通项目的建设全部采用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建设管理逐步步入规范化轨道;地方国有和集体运输企业普遍采取了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多种经济成份能够参与公路和水路运输经营。通过改革,运输企业的市场经营意识加强,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形成,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运输服务范围继续扩大,广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运输服务。

  3、农村的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采取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等政策,投入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政府专项资金等多项资金,支持和加快县、乡公路建设。同时,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发展适应农村运输的各类农用运输车辆。目前,全县县乡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80.097公里,比1985年增加469.803公里。到2004年底,除个别建设条件特别差的山村外,全县已有50%的乡镇通油路,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农用运输车辆由1978年的48辆,增加到2004年的410辆,大大方便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出行。

  (二)综合交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交通运输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相对于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基础依然薄弱,体制依然落后,承受需求波动和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小,运输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仍然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1、综合交通网不完善,总量不足。县城至各乡镇及周边县的公路骨架尚未完全形成,公路网改造尚未完成,任务仍很艰巨,其功能和效益难以发挥,部分乡镇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对外交通不畅,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站场、码头相关设施和服务不配套,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够。

至2000年底,我县公路网密度和人均拥有公路里程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处于邵阳市的后位,全县仍有近50%的乡镇不通油路、10%的行政村不通公路;不少旅游风景区、矿山和农业生态开发区等没有等级公路连接,资源开发利用受到制约。

2、交通网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不协调。省道S219是我县与邵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通道,也是我县公路网的主骨架,加速其扩改升级是我县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该公路武冈至城步段已开工建设,但城步至广西段仍处在规划阶段。全县仍有近50%的乡镇不通油路、10%的行政村不通公路,严重的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3、技术及装备水平比较低,运输方式总体比较落后。我县交通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然很低,全县三级以下公路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4.1%,次高级以下路面占92%,通行条件差、通过能力低;内河航道和码头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受季节和天气条件影响比较大。运输工具及装备十分落后,除小汽车、部分公路客运车辆档次近几年有所提高外,大部分货运汽车和客运汽车、船舶仍然处于油耗高、装载效率低、操纵和安全性能差的落后状况,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码头还是靠人工装卸,效率十分低下。

综合运输系统虽然发展较快,但规模和总量较小,运输方式在整体上仍处于传统阶段,运输效率低下,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公路运输多数是个人、小企业、小型车、混装型运输模式,大型化、专业化和规模化运输非常少见。运输服务的范围狭窄,水平低,多数企业的经营活动只停留在简单的货物运送上,仓储服务、运输增值服务、运输设备租赁、货物抵押融资、信息服务、货物配送服务等现代物流服务尚未起步,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差甚远。

4、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目前,站场、码头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和方法与市场经济要求相差较远,行业发展受到制约;市场机制不完善,各种所有制运输企业进入市场条件和在市场中的待遇不同,一些运输线路依然存在垄断经营;基础设施投融资及管理体制不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运作不规范,公路等基础设施养护管理尚未市场化。

(三)"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1、经济快速发展将带动交通运输需求持续增长。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带动外贸运输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假日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鼓励消费等,带动内需的扩大,由此将会拉动国内交通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

2、"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县地处邵阳市西南,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加快建设省道S219,构筑西部至东部发达地区快捷通道,既为西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我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机遇。

3、运输市场竞争压力加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运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地区性、行业性保护基本取消。我县的运输及物流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中面对众多的外来同行,竞争压力大大增加。

4、运输结构和运输方式发生新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将使货物运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单位产值货运强度将有所下降,但运输总需求仍将增长。随着综合交通网完善,必将带动快速化、专业化、大型化等运输方式快速发展。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小汽车将加快进入家庭,旅客出行方式和交通量构成也将发生明显变化。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交通运输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交通运输发展需要消耗和占用大量的能源、土地等资源,并产生大量的交通噪音和空气污染,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的同时,必须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和资源的占用、消耗,以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四)"十一五"时期全县交通运输需求总水平预测

根据需求分析和测算,"十五"期间,城步苗族自治县全社会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长8.1%左右,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5.4%左右。全县综合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旅客运输讲求安全、快速、舒适、方便、经济和可靠;货物运输讲求快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和物流化。

到2010年,全县客货运输需求总水平预计为: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1210万人,比2000年增加136万人;旅客周转量31000万人公里,比2000年增加5006 万人公里;全社会货运总量130万吨,比2000年增加34万吨;货运周转量11000万吨公里,比2000年增加3270万吨公里。

二、"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城步苗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市场经济要求,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改革;依据经济发展战略和布局,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坚持综合运输方向,大力发展现代化运输和现代物流业;接应西部开发和湘西开发,提高城步苗族自治县在全市综合交通网中的地位。

 "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适度超前。

2、交通干线通道布局与建设,必须符合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要求。

3、与邵阳市交通网布局和西部开发及湘西开发战略衔接,完善本县交通网。

4、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交通运输体制。

5、坚持发展综合运输,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

6、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功能。

7、正确处理新建与利用现有设施的关系,提高投资效益。

8、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交通建设和运输发展。

9、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贯通综合交通主通道,扩大综合交通网络覆盖范围和通过能力,全面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提高农村公路通畅水平,完善主要综合交通枢纽;建立现代化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目标:

1、通过深化改革,理顺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

2、加快省道S219和S319和县际公路建设,基本形成联结邻省和周边各县的公路骨架,建成以通乡油路为主干线的县域公路网,发挥我县的区位优势,密切同周边地区经济联系。

3、加强现有干线公路改造,提高公路网技术水平及运输能力,四级以上公路覆盖全县各乡镇主要管理区的需要。

4、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与改造,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已通公路的行政村,对其通村公路进行扩改升级,满足客货运输的需要。

5、提高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加速运输方式与运输结构调整,充分利用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和现代物流系统。

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省道S219和S319为骨架,以县际和通乡镇公路为基本网,等级公路通达山村,服务功能初步完善的综合交通及现代物流系统。

三、"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重点

"十一五"期间,要紧紧围绕综合交通的发展目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发展综合运输。具体发展重点是:运输能力;建设出口路和联网路,改造既有公路,提高路网整体功能。

(一)公路

根据国家公路发展计划和城步苗族自治县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十一五"公路建设以完善国省道公路骨架、提高公路网技术水平和密度为重点,加快建设省道主干线和县际公路出口通道,形成贯穿全县东西和南北、联通邻省和周边县的公路主骨架;继续改造和完善干线公路,提高路网技术水平,形成覆盖各乡镇的快速通道网;加强县乡公路建设,提高县乡公路通达水平;建设重要的公路连接线,发挥路网和通道的整体功能和效益。

"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79.92公里。到2010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27.5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2.65%,全县所有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8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油路,全县公路网密度达到65.26公里/百平方公里。

1、省道主干线和县际公路出口通道。续建竹市至城步二级公路武冈至城步段;动工扩改升级省道S219城步至贝子河段,省道S319,以及茅坪至黄皮坳公路,丹口至绥宁公路等县际公路。建设白毛坪至十里平坦、长安营至平定塘等连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际边界公路。

2、干线路网。加快干线路网改造、完善,重点提高县城到各乡镇和主要风景名胜区进出公路的技术水平,改善通行条件。到2010年,全县各乡镇之间连接公路、乡镇至管理区公路、县城和重要旅游景区进出公路都要扩改升级,主要进行路面改造。

3、县乡公路。县乡公路是农村的主要交通线路,要坚持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与本地小城镇建设、资源利用以及山、水、田、林综合治理相结合,重点抓好通往经济中心、连接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出口路"建设;抓好农业、生态、矿山、旅游等资源开发和贫困乡村联片开发的"经济路"建设;抓好不通油路的乡镇和不通公路的行政村、自然村的"通达路"建设。到2010年,县乡公路基本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重要连接线。扩改升级茅坪至黄皮坳公路和丹口至绥宁公路;建设蓬洞至十万古田、白毛坪至十里平坦、长安营至平定塘等连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际边界公路。

(二)水运

根据水运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内河干线航道建设,提高航道技术等级,改善通航条件;调整优化码头结构,重点改善码头装卸条件。

"十一五"期间,改善航道24公里;新增码头吞吐能力  10万吨。到2010年,全县码头吞吐能力20万吨。

1、航道:改造白毛坪至白云航道及威溪至武冈航道24公里,形成白毛坪通达县城和威溪至武冈的水上通道。

2、码头:扩建白云码头,改造威溪码头,新建白毛坪码头一处,新建木大坪和青峰两个村级码头,增加件杂货和散货吞吐能力,适应我县相关工业企业发展需要。

3、渡口:加大对民用渡口的管理,部分客货流量大、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瓶颈的渡口,有针对性、有计划的逐步进行改造,修建公路桥。

(三)站场建设

1、车站:建设西岩客运站,对我县西岩镇、威溪乡营运车辆进行归站管理,将西岩镇建设成我县第二个交通枢纽;新建茅坪、下团、汀坪、白毛坪、五团、南山等社会客运站,对各乡镇营运车辆归站管理;新建县城货运车站,规范管理货运市场。

2、停车场:根据我县城市公交的发展现状,利用现城北客运站建设出租车停车场,对县内出租车进行归站管理;

3、服务大楼:新建运管所办公楼、西岩交管站、水上交通管理大楼,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行政能力。

城步县“十一五”站场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四)现代化运输服务

重点是提高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快速化、专业化、大型化的现代化综合运输服务系统和现代物流业。

1、快速客运系统。以快速化为重点,继续大力发展城市间和城乡间公路快速客运。

  2、现代物流系统。大力推进公共仓储、货物配送、中介代理、运输增值服务等现代物流业发展,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

3、专业化、大型化运输系统。随着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加快公路货运车辆的更新换代,大力发展高技术、专业化、大型化和规模化公路货物运输系统;改进码头装卸工艺和集疏运方式,重点发展矿石、竹木材料等大宗散货运输系统。

四、"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主要政策和措施

交通运输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需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以保证其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交通运输业管理体制

1、"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政企分开"是交通运输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建立交通运输市场机制的基础。县内交通运输系统的"政企分开",重点是县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转变职能,退出直接参与公路和水运企业的经营活动,着重做好行业管理,研究制定交通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市场运作规则,对市场实施监督,发布各类交通信息等。交通主管部门转变行业管理方式和方法,扶持中介机构,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2、改革交通企业制度,改善所有制结构。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对国有交通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的法人治理结构。除骨干国有企业保持国有控制力外,大部分企业要通过联合经营、转让兼并、股份合作、租赁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实现股权多元化。交通企业改制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在竞争中实现。

3、推进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实行投资分类管理。通过改革,实行交通运输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政策,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经营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市场对投资活动的调节作用,形成投资主体风险约束机制。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可分为完全经营性、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和完全公益性三类,根据它们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可确定不同的投资主体与渠道。对于完全经营性建设项目,可进入市场直接招标,择优选择投资者;对于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建设项目,由政府给予必要的资助或给予特许的条件,招标选择投资和经营者;对于完全公益性建设项目,由政府承担投资,并按规定的要求和条件,通过市场招标,择优选择建设者。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维护,也要采取市场办法,选择维护队伍。

4、加强交通运输业法制建设。按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根据交通运输法律法规,规范交通建设和运输经营行为,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投资人、旅客、货主、运输企业等所有投资和运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广开资金渠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政府投资调节作用。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投资的主要来源是财政预算投资、政府性专项建设资金和国债资金等。"十一五"期间,重点是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制度,特别是各类政府性专项建设资金都要纳入各级政府的计划管理,依据发展规划、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进行必要的调节,保证政府投资更加有效地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并有稳定的增长。今后,政府投资主要用于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必需项目,以及农村地区交通设施建设。对于具有竞争力的建设项目,政府不再投资或补助。

2、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参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一是要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有利时机,努力争取国家财政资金,包括中央专项基金和国债资金;二是继续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以及国内金融机构贷款,积极利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筹资(如“十五”期间开工的竹城公路项目);三是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的方式,采取更加开放、灵活、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吸引国外商业资本和国内各类经济实体、私人资本,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业。

(三)完善交通运输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政府监督

完善交通运输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促进交通运输健康发展的运价形成机制,即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政府指导价格相结合的基本机制。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码头装卸等地方竟争性运输价格,由运输企业根据市场自行确定。运输企业应充分利用市场价格机制,建立适合经营需要的、多种价格形式组成的价格结构,为企业扩大市场、创造利润服务,如在客运价格方面,可以实行多种形式的浮动价、折扣价。

以市场形成为主的价格机制建立后,政府将加强监督和管理,制定反不正当竞争的具体措施,规范价格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加快农村公路发展

1、认真编制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根据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农村公路网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2、多渠道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根据《公路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支持的同时,建立省扶持引导、地方主体投资、群众集资投劳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资金筹措体制。主要渠道有:争取国家专项安排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争取国家"以工代赈"资金;争取省交通专项资金;县根据实际情况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一部分资金;实行“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国外商业资本和国内各类经济实体、私人资本投入资金以及符合有关规定的群众集资投劳。

3、强化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管理。根据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公路建设特点,制定相应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规范前期工作程序,规定技术等级标准,明确施工管理、质量监督、资金管理规则,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质量;积极推广应用农村地区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建设和养护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主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数据局 电话:0739-7360488
版权所有: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地址: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行政中心 邮编:422500
备案号:湘ICP备09015894号 网站标识码:4305290007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52902000013
主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城步苗族自治县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