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苗族自治县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城步苗族自治县科技局
一、 发展现状
我县科技工作兴起于1958年,1978年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催动下,科技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五”计划实施以来,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1、科技队伍壮大。科技人员总数由1978年的2531人增至2004年底的389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79人,农业技术人员128人,卫生技术人员728人,教学人员2587人,经济专业人员60人,会计人员120人,科学研究人员27人,统计专业人员7人,图书档案文博人员16人,政工管理人员31人,体育专业人员2人,艺术人员2人,播音人员4人。
2、科技管理和基层科技服务机构逐步加强。“十五”期间,有科技管理机构1个,内设办公室、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股、农村与社会发展计划股、知识产权办、防震减灾办,下设科技情报所;有基层科技服务机构36个,包括农、林、牧、地震群测群防多个行业,职能日臻完善。
3、科学普及渐成体系。“十五”期间,建立了71所村级科技夜校,在县电视台开播每周两晚的《星火科技30分钟》栏目,实施“个、十、百”星火科技示范工程,建立星火科技示范镇1个,示范村10个,示范户100户,大力开展科技培训、科普讲座、科技咨询、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等工作,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每年在各扶贫村选送一名素质较好的青年到县党校参加为期三年的科技文化学习,每年从全县选派2—3名村干部到邵阳农校、湖南农大及发达地区学习。全县农村掌握1—2门以上实用技术人员达3.5万人。
4、科技成果推广取得较好的成绩。“十五”期间,全县共实施科技项目115项,安排科技三项经费163.4万元,科技投入产出比达1:4,科技对工业和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35%和50%,3项科技项目获邵阳市科技进步奖。
5、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
①“十五”期间全县发展奶牛1.29万头,种植优质牧草3万亩,新增产值950万元,奶业成为我县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②“十五”期间,延季蔬菜种植技术经试点示范、探索积累,在全县成功推广,现全县常年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达18万吨,年产值达1.1亿元,每亩能获收入4700元。延季蔬菜种植成为我县经济的重点产业。
③“十五”期间,加工山野粉丝食品3000吨,总产值达8200万元,创利税1560万元。
④“十五”期间成功开发笋竹两用高产示范林3万亩,新增产值450万元,并带动了全县的30万亩楠竹得到了初步开发。竹业成为我县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
⑤“十五”期间成功推广板栗高位嫁接技术,使全县3万亩板栗林得到改造,板栗生产已初步成为我县又一特色产业。
⑥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十五”期间发展民营科技企业8家,年产值达3600万元,其中有两家企业年出口创汇近100万美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区位条件差,设施落后,不利于科技信息的传播和反馈,造成信息不灵。
2、教育落后,使考入高校深造的人较少。
3、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科技人员进不来、留不住,影响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科技队伍的稳定性。
4、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大的科研项目无法上马。
5、对“科技经济”理念认识不足,没有在全县上下达成“抓科技工作就是抓经济工作”的共识。
三、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技方针为指南,以工业技改为基础,以农业技术推广为导向,以增加群众收入和县级财政收入为目的,紧紧围绕“科技兴县”发展战略,加大工业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工、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主要任务
①继续抓好科普工作,把“个、十、百”科技示范工程当作一件实事来抓,有效提高全县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十一五”期间,力争让全县50%以上的中、青年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
②建好“生物科技园”这一高科技龙头企业,带动我县药材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全面实施“湘西南山区植物资源深度开发产业化”工程。
③推广奶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系列技术,提高奶牛产犊率,建立城步奶牛冷配改良产业化基地。同时对优质牧草的引进和栽培、牧草青贮技术进行综合试验,开发高效饲料,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④继续研究探索延季蔬菜的品种改良、选优和种植技术,加快推进延季蔬菜的产业化进程。
⑤推广罗汉果栽培和组培苗育苗技术,实现年育苗20万株,年种植罗汉果1000亩,年新增产值400 万元以上,把罗汉果种植和加工发展成为我县一个龙头产业。
⑥继续搞好山野食品开发,力求产品精益求精。
⑦搞好高产优质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选育及配套综合技术开发,大幅度提高我县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
⑧搞好江河湖库综合治理。通过实施科技项目,封禁水沿林,保持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重点治理白云湖库区,把白云湖库区建设成为湘、桂、黔三省交界的旅游中心。
⑨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重点建好县科技信息情报中心,乡镇科技信息情报站(所),30%的村建立科技信息情报室,改造完善办公条件,实现科技工作数字化、程序化管理。
⑩科技工作力争进入全国科技试点示范县笼子,每年争取1—2个科研项目获得市以上科技进步奖或科学技术推广奖。
3、主要措施
①统一认识。要在全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中形成“抓科技工作就是抓经济工作”的共识,在全县营造一个想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大环境,树立起“科技经济”的正确理念。
②突出重点。一是要突出发展奶业,把培育优质高产奶牛和优质牧草的引进种植、青贮技术当作一件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奶业发展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增长的重头戏;二是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我县延季蔬菜产业做大做强,把罗汉果种植和加工发展成为我县又一龙头产业;三是突出科技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生物制药和竹木加工发展成为我县的工业龙头产业。
③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一是组建专家顾问咨询团。着眼于城步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到省、地、市聘请专家顾问咨询团。在城步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实施重大项目论证决策制、专家实施制、科技监管评估制度等有效机制。二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城步科技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城步经济发展紧缺人才,按照“实时、实地”原则,依托科技培训基地和星火培训基地,每年开展乡镇等基层科技培训10期,培训骨干500人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2期,培训1000人,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场经济中创业、就业、立足的能力。三是出台优惠政策,特别是宽松环境的政策,为科技人员服务,吸引外地科技人员及学者投身于城步的科研工作和经济建设。
④加大投入。一是县级科技部门要积极向国家、省、市科技部门争取开发奖金,每年争取一个项目进入国家或省、市科技项目笼子;二是县财政要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比例配制好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科普经费;三是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利建设资金要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比例提取经费,用于科技培训和科学研究,做到专款专用;四是要鼓励企业安排资金用于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有效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⑤健全机构,完善管理。一是成立科技开发领导小组,制订落实科技开发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开发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大项目有专人抓。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重大科技开发项目任务、目标分解到位,明确责任,严格考核,促使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领导班子共同抓的大科技开发格局。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左右协调、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发展城步科技产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