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十四五”规划公开专栏 > “十四五”规划
城步苗族自治县文旅广体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
城步苗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020年4月20日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文旅广体机构改革合并融合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构建和谐城步、建设美丽幸福小康新苗乡的关键时期,对我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和体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城步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文旅广体改革发展实际,在对我县”十三五”期间文旅广体工作经验教训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经过调研论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生态文化旅游强县”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事业,各项工作取得不俗成绩。
(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围绕《城步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大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按标准建成“两馆三场一院一中心”:建成标准化文化馆和图书馆,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建成3D电影院一家;大型文化广场北、中、南三面均等分布;建成民族文化体育中心,集休闲娱乐、体育锻炼、文化展演等功能于一体;完成13个乡镇文化站的评估定级,一级站4个,二级站4个,三级站5个;按“七个一”标准建成161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实现全县行政村全覆盖;应急广播“村村响”体系建设和“户户通”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我县大力推进品牌文化活动建设,全力做好群众文化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利用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活动、送戏下乡等平台积极推进主题艺术创作,我县被评为湖南省首批文艺创作基地。先后有美术、书法、舞蹈、音乐、曲艺、摄影等300余件(幅)作品在各级刊物(平台)上发表(展演),获得诸多将次。
(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开展了系列“演艺惠民”文化下乡活动,“欢乐潇湘·幸福苗家”大型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年年上演;“送戏下乡”、“宝庆群艺汇”、“周周乐·百姓舞台”、“山歌擂台赛”及原创广场舞等系列群众文艺活动每年开展近100场;文化馆、图书馆举办各类培训、全民阅读活动60余场,同时推进全县13个乡镇场文化站、农家书屋延伸服务和总分馆建设;组织各类文化志愿者广泛参与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组建近20个群文社团,乡镇、村居广场舞队伍、健身队伍遍布全县各乡镇和村居;山歌协会普及山歌,我县成为山歌之乡。
(四)打造了“六月六”山歌节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山歌文化资源,努力把“六月六”山歌节打造成为湖南省四大节庆品牌之一。2018年山歌节以“民族节庆助推公共文化建设”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名单,2019年我县以“中华一家亲·飞歌城步六月六”为主题成功举办山歌节,进一步提升了城步的外部影响力。
(五)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非遗保护方面,积极挖掘、整理非遗项目,并推进申报省级、市级保护名录,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将苗款、六月六山歌节、苗拳、风味竹笋加工技艺、苗医苗药等五项保护项目成功申报为邵阳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本兆、伍前金等8人被列入第四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加大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着力发挥苗绣手工制品“巧手脱贫”的示范引领效益。文物保护方面,推进文物保护和申报工作,“丹口苗文石刻群”被批准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县“文物国保”实现零的突破,“古苗文摩崖石刻群”、“南山红军长征路遗迹”、“长安营古城遗址”等3处文保单位进入“省保名录”,我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从原来的5处增加至8处。
(六)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和领导下,我县“扫黄打非”、文化市场的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有序,有力地打击了违规违法行为,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七)旅游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我县共接待游客243.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7.45%和15.58%,2019年共接待游客278万人次,同比增长14.29%,旅游综合收入19.96亿元,同比增长12.13%。一是顺利完成《桃林村、铺头村美丽乡村规划》、《云水边旅游度假区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全面启动《城步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三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白云洞景区入口景观广场工程项目顺利竣工,环南山黄金旅游线路及“生态丹霞”精品旅游线路沿线的观景台、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陆续完工,县城各节点村、旅游交通要道的旅游标识标牌得到更新完善;四是提升宣传营销档次,投入100万元,在长沙市高铁南站、汽车站及高档住宅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广告宣传,旅游商品黄蜡石雕件“锦秀景江”在第六届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荣获铜奖,这是自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开赛以来邵阳市第一次获奖,填补了我市此项比赛的获奖空白。五是星级创建上台阶,先后有儒林大酒店4星级、白云洞景区3A级、新铺里5星级乡村旅游点获牌;六是是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着力打造“两个重点”、“六个基地”;七是全面推进旅游产业融合,以杨梅节、猕猴桃节为代表的一批“农业+旅游”、以六月六山歌节为代表的“节庆+旅游”、以非遗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等一系列项目,实现农业围绕旅游提升、工业支撑旅游做强、节庆联合旅游做靓、文化联姻旅游做大的互动格局。
(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提升宣传质量,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广播电视宣传创新创优新路子,深入报道全县的先进典型、民族风情和重大事件,加强对外宣传,树立城步新形象。二是提高网络覆盖,加快有限网络电视发展,圆满完成“户户通”工程建设,顺利推进高山台站基础设施改建项目,扎实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确保安全播出,强化制度建设,严把制作播出关口,避免了节目的漏播、错播、迟播现象,圆满完成了历年“六月六”山歌节现场直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期安全播出任务。
(九)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十三五期间,我县完成农民健身工程79个,新增健身路径134条,建成农民健身广场28个,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运动场地449 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个,标准400米田径场4个、体艺馆1个、气排球场1个、羽毛球馆1个、乒乓球馆1个、健身路径15条。二是体育组织日益健全。社会化的体育网络组织在我县已基本形成,我县现有单项体育协会12个,含青少年俱乐部1各;各级体育社会指导员322人。三是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县全民健身活动、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乡镇农民运动会、老年人体育节等定期举办,乡镇(街道)体育运动、业余体育联赛等蓬勃开展。十三五期间,我县共举办和参加各项群众体育赛事6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11万人/次,体育人口达40℅。
二、“十四五”国内外发展环境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国对文化发展越来越重视,我们要确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文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对外文化贸易、文化消费、文化市场监管等越来越重要,随着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持续深入推进,文化振兴将与产业、人才、生态、组织等实现协同振兴,加速实现城乡文化建设的互促互进、共生共存。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体系也得到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全面审视“十四五”文化发展新态势、新特点、新要求、新任务,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决策,中国也把旅游业定位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来加以培育,旅游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持续提高,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中心逐步东移,文旅融合趋势明显,旅游业的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
三、“十四五”城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面临的机遇:我县城步地处大湘西、大桂林两个旅游区交互的黄金线上,旅游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周边存在着世界自然遗产—新宁崀山,道教七十二佛地之一—武冈云山,广西龙胜温泉等多个国内著名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旅游目的地。凭借享誉全国的“南山”品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秀丽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族文化等比较优势,努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建设,并与周边旅游区形成互补,客源将会非常充足。近年来,随着洞新高速建成,武靖高速城步支线通车,通达桂林的二级公路改造完成,武冈机场的正式营运,南山至通道临口公路即将完工,城龙高速建设已启动推进,我县区位条件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制约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步破解。到城步自驾游、休闲游、探险写生游、考察专题游、观光游、文化游、红色游的游客逐年增长。目前,我县正在积极创建南山国家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推进狮山文旅小镇、南山特色小镇、老山界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等项目建设,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将迎来大繁荣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面临的困难: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还不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二是专业人才极度缺乏,无论是专业的文化人才还是旅游专业人才都严重缺乏,并且还存在队伍老龄化、断层、超编等现象。三是资金投入不足,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经费紧缺导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四是人才队伍不强,配置不齐,工作开展难度大。五是管理服务不到位,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和服务还有待加强。
十四五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南,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宏伟目标要求,以创新发展为核心,以公益文化为基础,以文化惠民为落脚点,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逐步完善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新型的文旅产业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促进我县社会文明风尚形成,提升“生态城步 魅力苗乡”的品位,打造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幸福新城步。
二、发展原则
1.坚持以为人本原则。把满足需求与扩大内需相结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资源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正确处理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发展的关系,有效整合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保护,实现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坚持突出特色原则。充分利用我县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和底蕴深厚的民族特色资源,深度整合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突出特色、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打造独具苗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4.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联动原则。切实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管理的作用,强化政府在政策调节、规划引领、加强管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职能。按照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方式,遵循文化旅游产业内在的市场规律,集中全社会力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
5.坚持项目带动原则。以重点项目为依托,以特色品牌为指向,坚持项目带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把文化旅游产业规划落到实处。
6.坚持单体凸显与群体集聚相协调的原则。单体项目建设要按照排他性和唯一性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水准,独一无二、登封造极的理念,注重打造精品。围绕龙头项目,以县城为支撑,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引导产业集群发展。
三、发展目标
1、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法制保障,进一步学习和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法规,同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标准。优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机制,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施网络,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合理化、规范化、标准化,以县城“三馆一场”为龙头,以乡镇高标准文化站为支点,致力于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利用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的统筹规划、布局,把分布在民间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群众文化资源系统组织起来,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培养成区域性文化品牌,使之逐步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设。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加大非遗普查、保护和申报工作力度,深入挖掘本民族有价值的非遗项目,加大申报力度,力争将现有保护项目向上一级保护项目申报;强化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管理工作,给予现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基本生活保护,确保保护项目的有效传承,同时注重发现培养年轻一代非遗传承人,使非遗项目不至失传;全力解决非遗保护工作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向上级部门争取,在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得到支持,向编制部门争取,解决非遗保护中心人才奇缺问题,从高校招收专业人才,确保非遗工作的顺利开展;努力做好非遗保护和创新发展相结合工作,应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创作,根据时代特点开发新产品,重点做好如苗绣开发、油茶推广等产业。
加强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一是加大文物保护申报力度,我们要争取在国家级和省级实现保护项目增长。二是做好红色历史宣传和保护。以“老山界”为中心整合全县优势红色资源、辐射周边地区红色资源,打造南山共青城、高山红哨、老山界红色教育旅游路线,重点做好老山界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做到“六个一”和“三个结合”,即:挖掘一批红色故事,编好一本红色教材,打造一条红色线路,建好一个红色党性教育展览馆,基地建设要与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创建体制试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3、实现文化产业整体规划,规模经营。
一是培育壮大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文化亮点工程。立足特色,创新品牌,建设一批特色文旅小镇、特色村寨,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将文化内涵融入旅游经济结构之内,重点做好特色村寨的建设,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旅游。二是加大民族民俗文化工艺产品的研发生产力度,发展一乡一“俗”,一村一“品”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三是组建文旅公司,成立文化创意实体,分类包装,分层推介,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培育新兴文化市场主体。四是继续借力山歌节,发挥在全市文旅战略“一核四带”中“生态民俗旅游”的优势,发展文旅产业,实现文旅综合收入增收。
4、规范文化市场,创新管理,引导消费。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文化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制度体系,培育发展健康的文化市场。二是整合资源,变分散经营为集约化经营,实现文化经营实体规模增长速度不低于经济增长均速。三是创新管理,理顺体制,激活机制,变行政指导为服务引导。四是转变文化消费观念,促进文化消费自觉。五是形成城步休闲主题文化,提升休闲文化消费魅力和品位,提升城市精神。
5、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
通过招聘、培养、招募等方式建立一支年轻化、有朝气、有创新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加大对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服务人员的培养,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我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通过向高校招聘的形式,引进亟需文艺专业人才,促进我县精品文艺创作。加强对社会文艺团体的管理和指导,让更多的文艺爱好者成为我县文化事业建设的参与者。加强对核心旅游区文艺演出团队的培训,发展民俗演艺事业。向社会招募一批高素质的文化志愿人员,为我县惠民演出、文艺竞演、文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发展重点
(一)以示范项目建设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二是提高经费使用效能,集中财政资金举办重大、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如“山歌节”、“欢乐潇湘”等活动的开展,提升城步的影响力。三是逐步配齐人员,通过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为我县不断培养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通过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有效解决“六月六”山歌节、“送戏下乡”、“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缺乏专业人才的现状,进一步保障全县公共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四是以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抓好儒林书院、文体旅游综合场馆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工作。
(二)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培育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作用,充分挖掘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打造狮山文旅综合体、南山特色文旅小镇、边溪房车露营公园、白云湖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十里长寨民俗风情村等一批民族文化特色的观景带,推出一批特色著名地理产品商标。继续推进以“六月六山歌节”为平台的文旅融合,形成“六月六山歌节”文旅品牌资产,重点加大有文化底蕴的古村落的开发建设,全力推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等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做好旅游景点文艺演出,深度挖掘演出产品的文化内涵,开发和生产旅游演出衍生产品,做大做长旅游演出产业链。
(三)以“两公园、一基地”建设带动文艺精品创作。
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和对外宣传,讲好城步故事。深入挖掘我县地域传统文化,做好创作、创新,结合南山国家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老山界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等项目建设,将城步红色故事、苗族文化故事、绿水青山形象通过歌曲、舞蹈、戏曲、小品等各种艺术形式推广出去,有效推动我县文艺精品创作。
(四)以发扬和传承为目标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在挖掘和保护基础上,做好发扬和传承的文章。加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开发和利用,推进“苗绣”、“苗乡油茶”等项目的产业化进程,为我县脱贫攻坚助力。结合全域旅游开发,加大对文物的开发和利用,打造南山红军长征遗址(老山界)、高山红哨红色旅游线路,做好铺头古民居、清溪古民居、杨氏官厅等民俗旅游。对文物进行分类保护、分类开发,有利于盘活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在“国保”单位苗文石刻群域内选址修建苗文石刻博物馆,建设一座与生态、文化、历史、民俗相融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
四、发展项目
表1《城步苗族自治县文旅广体局十四五规划项目情况表》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城步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城步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工作,重点研究解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制定重点目标任务,并抓好重点目标任务的督促落实工作。
(二)明确责任,加强责任考核。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至各部门、各乡镇,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检查、年终有考核,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大资金投入,拓展融资渠道。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努力争取国家、省、市、县文化旅游产业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专项资金配套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支持全县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服务平台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市场宣传推广、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文化旅游项目贷款贴息和文化旅游企业奖励,鼓励金融机构参与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支持文化旅游企业、景区多渠道融资,在贷款贴息、融资担保、资金配套等方面给予扶持。
(四)加强人才支撑。积极引进和培养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建设以领军人才为核心,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